看过这些,忽然就明白了她的豁达与坦然。
莫道离别伤心汩,相遇已是上上签。
番外 常晴好
相较于崔袖月,常晴好的仕途显得尤为普通。
女帝登基元年,她参加科举。
一举夺魁,惊艳众人。
转身领了官衔,慢吞吞由从八品官做起。
大多数朝臣觉得,常晴好身上有股狠劲儿和拼劲儿。
和当初的崔袖月别无二致。
只是她身上没有崔袖月那股世家养出来的善于转圜的贵女气质,更为坚毅、外显。
她在大理寺熬了四年,又去刑部任职。
正当诸人以为她要激流勇进、位列三公九卿时,她偏偏出其不意,去了许多地方做亲民的父母官,助农事、兴工商,更鼓励女子参加教育和各业的社会生产。
大家都认为这是女帝的授意。
直到她垂垂老矣,在民间的威望已如赫赫之光。
当时宰相之位空悬,都认为非常晴好莫属。
哪知她转身去了国子监,管理教育。
常晴好因病弥留时,女帝亲临府邸。
她泪眼模糊,轻飘飘地问:“我做的好么?”
女帝没有回答,深知这并不是面对她的提问。
只是说:“岁晚青山,白首同回。”
常晴好终于笑起来。
很多人赞她这一生脊背清直,从未越权、谋私。
其实不是的。
就在她为官的第一年,史官为崔袖月撰志。
那纸文章越过规矩呈在了她的案前。
史官写:“月少好大节,有志于立功。”
她改笔:“月少好大节,有志于万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