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陈良刘三吾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大明:开局爆发南北榜案,我带头敲登闻鼓陈良刘三吾全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小小怪下士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说完这句话,陈良当即命人收工。毕竟此事不急于这一时,现在已经淹死了人。这一条沟也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,自己又不是当地知府。要着急也更应该是他们先着急。见陈良如此反应,周忱不满的看向知府。“杨大人,虽然你在朝里有些人脉关系,但陈良是陛下钦点来江南治水的人。”“这次陛下决心治水,我们处理不好,陛下要处理也是先处理我们!”见周忱一脸怒意,知府拱手道:“巡抚大人。”“不是我不配合,是是在挖不得。”“再说了,您老不也不同意挖吗?”“我什么时候不同意了?我说了等省里议案开会,今天要挖让他挖就是了。”“反正挖出问题也有他顶着,你这么拦着他做什么?”周忱气愤道。即使对方有些人脉关系,但自己好歹是一省巡抚,洪武年的进士。是对方的顶头上司。“巡抚大人,您...
《大明:开局爆发南北榜案,我带头敲登闻鼓陈良刘三吾全文》精彩片段
说完这句话,陈良当即命人收工。
毕竟此事不急于这一时,现在已经淹死了人。
这一条沟也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,自己又不是当地知府。
要着急也更应该是他们先着急。
见陈良如此反应,周忱不满的看向知府。
“杨大人,虽然你在朝里有些人脉关系,但陈良是陛下钦点来江南治水的人。”
“这次陛下决心治水,我们处理不好,陛下要处理也是先处理我们!”
见周忱一脸怒意,知府拱手道:“巡抚大人。”
“不是我不配合,是是在挖不得。”
“再说了,您老不也不同意挖吗?”
“我什么时候不同意了?我说了等省里议案开会,今天要挖让他挖就是了。”
“反正挖出问题也有他顶着,你这么拦着他做什么?”周忱气愤道。
即使对方有些人脉关系,但自己好歹是一省巡抚,洪武年的进士。
是对方的顶头上司。
“巡抚大人,您也知道他是担着干系来治水的。”
“他要当甩手掌柜,让他当好了。”
见杨知府依旧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,周忱顿时怒不可遏。
“你是当地知府,下辖的百姓不是你的百姓?”
“他当甩手掌柜,那你呢?”
“到时候在陛下面前,你我都交不了差!”
“自己属地的百姓遭此大难,你以为你背后的那些人保得住你?”
“我告诉你,如果此事陈良有罪,捅到陛下面前。”
“陈良会怎么处理还是两说,而你我甚至总督大人,这颗人头,都得留在那奉天殿上!”
周忱一番话怒斥对方,杨知府先是一愣,随即扭过头去不再言语。
见状,周忱冷哼一声道:“明日议案,该如何做便如何做,别想仗着你背后那些人胡作非为!”
此话一出,杨知府瞳孔瞪大。
待对方走后,其冷哼一声,也转身离开。
回到客栈内,只见韩克忠等人敲响陈良的房门。
陈良将门打开,却是一副慵懒之状。
“你们怎么来了?不是让你们去休息吗?”
“陈兄,今日之事我们都看在眼里,那个知府明显是有意为难。”
“是啊,我们明明是下来治水,为了给他们解决难题,现在反过来阻止我们,真不知道那个知府是何居心。”
闻言,陈良呵呵一笑,道:“进来说吧。”
众人进入陈良屋内,陈良将帘子打开,目光放在积水的街道上。
“各位,你们看。”
众人顺着对方的目光望下去,纷纷摇头叹气。
“陈兄,不下来不知道。”
“这江南水患,真不是我们这个层面能解决的。”
“况且他们省里自己就不是铁板一块。”
“这个看这个不顺眼,那个又要弹劾那个。”
“这种情况,朝廷就算下派再多的人,再多的银子,也治不好。”
此话一出,众人纷纷点头称是。
“这江南水患,主要是他们江南的官员,一个个头上都担着天大的干系。”
“结果那个知府却总是出言阻拦,其中必有原由。”陈良淡声道。
“我听说,那个知府是中书省派下来的。”
“在中书省,貌似有人给他撑腰,所以他才敢这么肆无忌惮。”
“那他阻拦我们做什么?”
“还能为什么,这里是江南,他们都是南方官员,看我们北方官员来管他们的事,心里不服气呗。”
此话一出,陈良当即摆手道:“不要乱说。”
“江南水灾不是一天两天了,每年发灾,也没听说要挖排水渠到人家家里去的。”
“那个知府说了,要让我去跟那些商贾官员商量。”
“他们只是不想得罪人,让我们去当这个坏人罢了。”
闻言,立时便有人不服气道:“江南水患是他们江南的事,凭什么让我们当这个坏人?”
“就是,都什么时候了,还总在那想着得不得罪人。”
“要是治不好,等陛下把他们脑袋全砍了!”
“要是把他们脑袋全砍了,你觉得陛下会放过我们吗?”陈良反问道。
听闻此言,众人一时间你看我我看你。
一个个哑口无言。
当时陈良自主请命下来,若是治不好,他们脑袋也得留在奉天殿上。
一时间,众人心里亦颇有些怨言。
“这个陈良,当初自己要整,却把我们拉下水。”
“本来我们在翰林院待的好好的,现在下来治水。”
“受了这么多苦不说,还遇到这么大阻碍,水还治不好。”
“这下好了,能不能安全回朝廷都还是两说。”
就在这时,一人忍不住出声道:“陈良,这件事应该也让那些南方人一起来商议。”
“对啊陈良,明日就是省里议案,你的方案能不能疏通积水且两说。”
“那些人都还不一定同意呢。”
“就是。”
一时间,房间内众人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
韩克忠敏锐的察觉到,当即开口:“各位,你们说的不错。”
“治水不是光我们北方官员的事情,那些南方官员也应该参与进来。”
“陈良,我们将他们集合到大厅,看他们又是什么态度。”
陈良目光扫向众人,心知这些带来的官员已经对自己颇有微词。
他当即点了点头,不过多时,众人便聚集在大厅内。
宋琮刚一到场,便叹气道:“哎,好不容易能休息片刻,结果还要被拉来开会。”
“就是,我们可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活。”
“能不能正常扛着脑袋回朝廷还是两说。”
“陈良,是你带的头,那草图画的就是你疏通积水的方案?”
“陈良,你自己觉得可能吗?挖排水渠挖到人家家里,人家能愿意吗?”
“就是,你做事简直不过脑子。”
相比较北方官员心里的埋怨,南方官员则显得更直接。
见状,陈良微微一笑,道:“我敢那样画,自然就有本事让那些官员商贾同意。”
“切,陈良,你就吹吧你。”
“别说他们是商贾和官员,一个个都跟人精似的。”
“就算是傻子看了这草图也不能让你这样干。”
南京集市上。
“陈兄,你真的有信心治理好江南水患?”
一旁,与之一起通行的韩克忠不禁问道。
先前陈良在众人面前如此保证,一副势在必得的模样。
但实际情况却是,朝廷每年都拨去银两赈灾,大水却是每年都会灌溉农田。
连那些当朝大臣都无能为力的事情,他们几个人能治的好?
“呵呵,韩兄,其实治理水患并不是什么难题。”
“那是因为有别的阻碍。”
“只要陛下在赈灾这上面,足够相信我们,给我们足够的权力。”
“这江南水患不过是小事一桩。”
“最重要的,是在水患之后,要推行摊丁入亩的国策。”
江南大雨连下一月,要不了多久就会停雨,陈良对此心知肚明。
自己过去不过是提前结束这场天灾。
朝廷拨了这么多钱良去赈灾没有效果,陈良心知是有贪官作祟。
而推行国策才是此行的重点。
“什么?我们不仅要去治水,还得去推行国策?”
韩克忠面露骇然之色。
这治水就是一大关了,还要推行国策,就靠他们这些初出茅庐的新人?
见韩克忠一脸不自信的样子,陈良正要出言宽慰。
就在这时,一旁的店铺内忽然传来一阵争吵声。
“你们想干什么?”
“哼!这批丝绸我家老爷看上了,你们赶紧滚!”
店铺里的争吵声吸引了一大批人驻足观看。
陈良和韩克忠对视一眼,纷纷向店铺内走去。
“这位客官,这批丝绸是这几位夫人先看上的。”
“我去你的!”
话音刚落,一人猛然一脚踹向店铺老板。
“哎哟!”
“你只管卖你的丝绸,多什么嘴!我家老爷是你得罪的起的吗!”
见对方竟然动手,另一边一名女子出声道:“你们还敢动手!”
“这可是天子脚下!”
“天子脚下又如何?你怕是不知道我家老爷的干爹是谁。”
“我管你干爹是谁,你要这批丝绸,我让给你就是,何苦动手打人!”
“我动手了吗?老板,我动手了吗?”
老板低声下气道:“没动手,没动手。”
“这位小姐,你也听见了,我们可没动手。”
“你刚才说这批丝绸让给我们,早这样不就好了?”
“丝绸可以让给你们,但是你们动手打人大家都看到了。”
“你们别想走,老老实实在这待着等巡捕过来!”
“嘿,你还敢拿巡捕威胁我,我!”
男子当即便要动手,这时,两道声音突然在人群中响起。
“住手!”
众人转头一看,只见两名身穿官服的男子进入店铺内。
其中一位看起来一身正气。
“御史大人!”
众人纷纷让开一些空间,陈良韩克忠二人环顾四周,最后将目光锁定在闹事者身上。
“巡捕现在已经在来的路上了,你们还要闹事吗!”
男子怯生生的看了陈良一眼,随后转过身。
“老爷,这两人好像是当官的。”
“哼,当官的又怎样?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罢了。”
说话间,一名肥肉大耳等中年男子走了出来。
“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御史,不在都察院待着,跑来这里多管什么闲事?”
见对方得知自己的身份依旧如此嚣张,陈良双眼微眯。
“这老小子肯定有后台啊。”
“就是!你们当官的又如何!我家老爷的干爹是你们谁也惹不起的!”
“小子,别以为自己戴顶乌纱帽就多了不起了。”
“劝你赶紧走,不然待会儿连你一块打,巡捕来了也没用!”
此话一出,韩克忠上前一步,正要说些什么,却被陈良拦住。
“他这么有恃无恐的,恐怕背景不简单,我们不要有什么过激行为。”
“等巡捕来了,自然有个说法。”
话音刚落,只见几名巡捕走入店铺内。
“干什么呢!不知道应天府不许聚众闹事吗!”
“这不是孙巡捕吗。”
为首那名肥头大耳的老爷瓮声瓮气道。
见到此人,那名巡捕脸上立刻挂起笑容。
“哟,是蓝老爷。”
闻言,陈良顿时恍然。
蓝老爷,干爹,也只能是那名血战洪都的大将蓝玉了。
“孙巡捕,这些人聚众闹事,不让我们买丝绸,把他们抓了,没问题吧?”
蓝老爷手指向陈良和一旁的几名女子。
孙巡捕转过头扫了一眼,目光在陈良身上逗留了几秒钟。
“老爷,那几名女子好说,但是这两位,我们没那个权利啊。”
“哼,你怕什么?也不想想我是谁,出了事情我担着。”
见状,孙巡捕点了点头。
“有蓝老爷这句话,我就放心了。”
“来人!把他们给我拿下!”
几名巡捕犹豫片刻,看向陈良的目光有些忌惮。
“他可是御史,这个看穿着可是翰林院的人。”
“没听见蓝老爷说吗?出了事情他担着!”
听闻此言,几名巡捕咬了咬牙,当即便要动手。
就在这时,一道高大的身影突然闯了进来。
对着要控制那几名女子的巡捕一拳抡了过去。
不过三个呼吸的时间,几名巡捕统统倒在地上。
“蓝老爷,这......”
“你是何人!竟然敢对我的人动手!你知道我干爹是谁吗!”
“巡捕是你的人?好大的口气!”
“咱可不管你干爹是谁。”
“你应该问问你干爹,咱是谁。”
高大男子目光冷峻,随后一脸焦急的看向身边几人。
“夫人,妙锦,你们没事吧?”
“没事,就算你不来,我也要动手的。”
“爹,还好这两位挺身而出,不然这些巡捕真就无法无天了。”
闻言,徐达转头一看。
“御史?这位看起来是翰林院的人。”
“在下是今年北榜进士韩克忠,初入翰林。”
“我身边这位是翰林学士兼御史言官陈良。”
此话一出,徐达愣了愣,道:“你就是陈良?”
“正是在下。”
“呀,你看咱这脑子,今日早朝还见过你。”
“咱大名徐达,好小子,不愧是御史言官,敢做敢说。”
话音刚落,一旁众人一个个面露骇然之色。
“徐达!他是徐达!我没听错吧!”
“就是那个魏国公徐达!”
“蓝......蓝老爷,我们好像踢到铁板了。”
朝堂之上,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都在为自己的利益争吵不休。
一个个开始互相弹劾,互相启奏。
陈良原本无意加入这场争斗,若非老朱亲自点名,自己根本就不会站出来。
看着南北两方官员争吵,陈良并未表态,而是暗暗观察着朱元璋的脸色。
“老朱现在已经处在爆发的边缘了。”
就在此时,一道整齐洪亮的声音响起。
“肃静!”
站在两旁的御史一开口,朝堂众臣顿时便安静了下来。
这时,诸位大臣才注意到朱元璋的脸色。
“怎么?不吵了?给咱继续吵啊。”
朱元璋缓缓开口,听不出一丝喜怒。
但越是这样,群臣心里愈发紧张。
“你们不是有很多表达吗?怎么现在都哑巴了?”
群臣一个个低下脑袋不再说话。
开玩笑,这时候谁要上去触朱元璋的眉头,轻则脑袋搬家,重则夷灭三族!
就在这时,一道平稳有力的声音忽然在殿内响起。
“臣支持陛下分南北榜取仕,陛下,此事就这么定了。”
“以后年年都是如此,陛下天威,谁敢再有异议?”
此话一出,众人纷纷将目光放在开口之人身上。
陈良双眼微眯,见他站的位置加上他一身红袍,陈良隐约猜测出对方的身份。
“丞相,可是......”
“没有什么好可是的!这次南北学子之争的教训还不够吗?”
“陛下既然有解决办法,我们只需依命行事即可。”
朱元璋眼神扫过说话之人,不经意般开口道:“胡惟庸,你可是淮西人士。”
“你们南方籍的官员可都不赞成南北分榜啊。”
朱元璋道破对方身份,果不出陈良所料。
“按照历史进程,过不了多久,胡惟庸就会被处死。”
陈良在脑海中翻阅着有关胡惟庸的历史故事。
“陛下,这和我是什么地方的人没有关系。”
“臣只是觉得,这位御史说的不错。”
“若不这么做,将来北方百姓离心离德,大明就不是完整的大明了。”
“甚至会对未来的大明造成极大的隐患。”
“即便是为了自己一方的利益,首先也该为国家着想。”
“不然,国家有失,朝堂诸公又有何利益可言?”
胡惟庸一番话让朱元璋原本阴沉的脸色平静下来。
“你们都给咱听听!”
“都是南方人氏,人家的大局观比你们强多了!”
众南方官员一个个噤若寒蝉,眼神偷偷瞥向站在最前端的胡惟庸。
“这件事就这么定了!至于你们!刘三吾,白信蹈!”
“你们身为考官,此次科举严重渎职!”
“嫉贤妒能,故意压下优秀的北方学子试卷!”
“任人唯亲,以致贤能之士欲报国无门,不能为我大明朝效力!”
“以及韩宜可,身为左副都御史,负有监考重任!却严重失职!”
“来人呐!把他们都给咱打入......”
话音未落,胡惟庸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。
“陛下!”
朱元璋声音一顿,目光冷冷的放在胡惟庸身上。
“陛下!万万不可!”
“历年以来,主要负责大明科举,都是这几位考官,哪能轻易杀之?”
“北方人心固然重要,但若是杀了几位考官,日后谁还敢为我大明主持科举?”
“陛下,现如今事情已然解决,北方学子再不会被埋没。”
“几位考官也只是一时糊涂,陛下该处罚处罚,但切不可取他们性命啊陛下!”
说完,胡惟庸一头磕在地上。
见状,众人亦跪伏在地,为刘三吾等人求情。
就在此时,朱标忽然进入奉天殿内,二话不说便跪在地上。
“父皇!丞相所言极是,尽管他们有错,也应该给他们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!”
看到自己的儿子都在为刘三吾等人求情,朱元璋在心中轻叹一口气。
“标儿,你到底是不懂咱这么做为什么,还是单纯太过仁慈?”
朱元璋心里感叹,表面上依旧面色冷毅。
就在这时,陈良忽然也跪在地上。
“陛下,若真杀了几位考官,倒显得北方学子心胸狭隘不能容物。”
“况且日后科举还需要几位考官主持,他们为大明效力这么多年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。”
“还望陛下给他们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。”
见朱标都来为了刘三吾等人求情,况且这时候马皇后也还活着。
剑鞘还在,老朱这把剑还不到真正大开杀戒的时候。
这几个人大概率是杀不了了。
倒不如卖南方集团一个顺水人情。
“刘三吾,白信蹈,张信韩宜可给咱听着!”
“你们的脑袋权且寄下,若是日后科举再有类似的情况出现。”
“咱诛尔等九族!”
此话一出,刘三吾等人顿时如蒙大赦,一个个高呼:谢陛下不杀之恩。
“南北分榜取仕,从今日起便昭告天下,陈良,此事就由你来负责。”
处理好南北榜事务后,群臣无事启奏,便一个个散去。
随后,陈良便连同几名御史前往贡院,将此事张榜布告。
而此时,贡院门前已是人凑攒动。
随着陈良等人将此事张榜,布告天下。
其中夹杂着许多有识之士,以及和陈良一同进京赶考的北方学子。
“看!那不是陈良吗!”
“陈良现在已经是翰林学士兼御史言官,这件事由他来布告再合适不过。”
“从今往后,大明便分南北榜取仕,年年如此!”
看到榜上布告的内容,一众北方学子一个个泪眼婆娑。
“我们总算熬出头了!”
“我立刻修书一封,将此事告与夫子!”
“吾皇万岁!天子圣明!”
一阵阵欢呼声此起彼伏,不绝于耳。
众北方学子一个个喜笑颜开,与之鲜明对比的,便是站在贡院外的南方学子。
此时,他们一个个冷着脸看向贡院内。
“哼,分榜取仕又如何?朝堂之上不还是我们南方说了算。”
“就是,这些人以为就此万事大吉,等真正进入朝堂,他们才知道个中滋味!”
“这些事都是因那个御史陈良而起,必须想办法给他排挤走。”
以陈安,宋琮为首的南方学子深深看了陈良一眼。
面对如今的翰林学士兼御史言官陈良。
众南方学子尽管心中不忿,但表面上却是不敢再如之前一般发作。
此时,陈良亦是心怀忐忑。
“我这么一味出头,若是彻底得罪了南方集团,那些人在老朱面前参我一本......”
“哎,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。”
“若是再不替北方学子出口恶气,以后就算进了朝堂,也依旧会被南方集团打压。”
就在这时,以陈安为首的南方学子咬着牙,硬生生的对陈良执师礼。
见状,北方学子一个个哈哈大笑。
“不错嘛,看来你们南方学子还是懂规矩的。”
“不愧是江南水乡,都是些饱读诗书的儒生。”
“执师礼行的如此标准,看样子你们的夫子教的不错。”
一时间,北方学子竟开始点评起南方学子的执师礼如何。
这些话落在南方学子耳中,显得无比刺耳。
“哼!陈良,现在一时得意,但朝堂之上不还是我们南方人总揽大权。”
“翰林学士御史言官又如何?等入了翰林院,要你好看!”
陈安心里如是想着,表面上却默不作声,带着一帮南方学子灰溜溜的离去。
见众人逃走,北方学子只觉得心中无比畅快。
“这些南方学子,每天一副唯我独尊的模样,今天总算让他们好好吃了个瘪。”
“陈兄,多亏你带我们去敲登闻鼓,不然我们可就真的名落孙山了。”
一旁,韩克忠对陈良作揖道。
“是啊陈兄,没有你的话,恐怕往后这榜单上,都不会有我们北方学子的一席之地了。”
一时间,众北方学子纷纷簇拥在陈良身边。
在他们心目中,陈良显然已经成了北方学子的代表。
见此状况,陈良内心不免思索起来。
“现在老朱可就坐在奉天殿看着呢。”
“以后,那些朝堂上的官员恐怕会把我当作北方学子之首而处处针对我。”
“要想仕途能走的长远,我还是应该低调才是。”
想到这里,陈良当即抱拳对众人道:“承蒙各位厚爱,这都是大家勇于争取的结果。”
“不然仅凭我陈良一个,如何能上达天听?”
见陈良一副谦虚的模样,北方学子愈发敬佩起来。
“陈兄不仅足智多谋,为人还谦逊有礼,实有大儒风范!”
众人互相恭贺,又去酒楼庆祝一番,方才散去。
一夜无话,时间很快来到第二天。
奉天殿上,陈良一身绿袍,身为督察院御史,他的品级不过是七品芝麻官,薪俸收入极其微薄。
但权力较大,虽然不过七品,但若是这些身着红袍的官员出了什么差池,御史可以当场站出来弹劾。
此时,龙椅上。
朱元璋面色凝重,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刘三吾。
“刘三吾,你自号坦坦翁,结果呢?”
“若不是咱亲自看了北方学子的卷子,不仅是陈良,还有韩克忠,王恕,焦胜,岂不都被你们给埋没了!”
朱元璋一番话,以刘三吾等几人为主的考官战战兢兢不敢说话。
“从今往后,大明分南北榜,分榜取仕!”
此话一出,群臣一个个在心里思索起来。
“若是如此,将来朝堂之上北方官员越来越多,那就不是我们南方人说了算了。”
就在此时,一名南方籍的官员忽然站了出来。
“陛下!臣切以为此事不可!”
“若是今后分南北榜,分榜取仕,北方学子只需与北方学子竞争。”
“而历年以来,北方学子和南方学子的文章优劣,大家都看在眼里。”
“北榜的状元若是放在南榜,恐怕根本进不了三甲。”
“而我大明却要耗费更多的资源,去养这么一批能力并不出众的人。”
“而进士名额有限,若是如此取仕,岂不是也埋没了南方学子?”
“上不了南榜的南方学子,比起北榜名次靠后的学子孰优孰劣?”
这一番话顿时引起一众南方官员的响应。
“是啊陛下,如此取仕,原本能上榜的南方学子便被埋没了。”
见众多南方官员的反应,陈良在心中不禁冷笑起来。
“这些人,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还真是不怕死。”
“在这个节骨眼上公然对老朱提出质疑。”
“若是上榜的只有南方学子,那今后大明还要不要北方了?这根本不是单纯的南北方学子竞争的问题。”
这边陈良思索之时,龙椅上的朱元璋忽然站起身,正要大发雷霆,忽然便瞅见在一边身着绿袍,站着一动不动的陈良。
“陈良!”
“办法是你提出来的,现在群臣对这件事有很大的意见。”
“你不妨来说说你的看法。”
被点名的陈良顿时心中一片苦涩。
“昨天才在贡院出了风头,原本想低调,今天老朱就点名了。”
“让我提出我的看法,这不是拿我当枪使吗?”
尽管内心郁闷,但朱元璋钦点,他不得不站出来。
“陛下,南北发展不平衡这是众所周知的事。”
“北方多受战乱之苦,近些年来才开始慢慢恢复。”
“而南方相对安定,读书条件比北方要好许多,上榜之人比北方学子多也是正常。”
“但若是长此以往,依照往年取仕,北方学子要何时才能有出头之日。”
“北方学子自知考不上,慢慢的就不会进京赶考,慢慢的也就不愿意为大明朝出力。”
“如此一来,北方人离心离德,失了他们的心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话音刚落,群臣当中一人突然冷不丁开口。
“哼,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懂得什么?”
这时,群臣中那人突然站了出来。
“陛下,无论如何,北方都是大明的国土。”
“南北发展不平衡,可以慢慢追赶,但若是养一批无用之人于朝堂之上。”
“这样才是真正对大明发展不利!”
就在这时,又一名北方籍对官员站了出来。
“无用之人?我北方学子如何为无用之人?”
“你们南方人占尽优势,见北方得了些恩惠便如此嫉妒,拼了命的想要排挤走北方人!”
“文无第一武无第二。”
“凭什么你们南方人认为北方学子文章不行就是真的不行?”
“若真是如此,陈良摊丁入亩的国策,为什么没见你们提出来?”
啪!
奉天殿上,朱元璋一脸红温。
台下,一名红袍官员跪在地上,浑身颤抖。
“你们真是胆大包天!”
“江南饿死人,就是你们给耽误的!”
“来人呐,把他给咱下放到诏狱里去!”
殿外官兵立即将此人押了下去。
台下,群臣一个个噤若寒蝉,两旁御史将眼前一幕尽收眼底。
“连赈灾粮你们都敢明目张胆的贪墨,你们还是不是人啊!”
“现在事情闹大了,以为让一个人出来主动自首,你们就能躲过去吗!”
“咱要查,要彻查!”
“跟这件事情有关的,咱一个也不会放过!”
“你们现在若是主动站出来,咱兴许还不至于诛你们九族。”
“待日后若是查出来,那些百姓是怎么死的,你们会比他们死的还痛苦!”
朱元璋厉声呵斥,目光扫向群臣。
半晌,却无一人站出来。
见状,朱元璋心中怒火冲天,但表面却是一副古井无波的模样。
“看来,你们剩下还站着的每一个人,都跟此事没有任何关系。”
“好啊,那证明你们都很清廉,这是我大明朝之幸。”
听朱元璋如此说,群臣内心稍稍安定。
随后,朱元璋复坐回龙椅之上。
“既然各位都如此廉洁,那么接下来的调查也就简单了。”
“御史自会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调查的一清二楚。”
“你们都是铁板一块,现在谁都没贪污。”
“要是查出来,最轻就是诛九族的罪了。”
“你们就算现在想自首也晚了。”
话音刚落,朱元璋似不经意间扫视台下。
群臣中有些眉头紧皱,有些甚至战战兢兢在发抖。
反观胡惟庸等几个身居高位的人,倒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。
见状,朱元璋内心冷笑一声。
他们如此表现,并不代表这些事真的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。
要么关系不大,要么就是他们有绝对的自信。
“上一批赈灾粮已经下去了,如果那一批赈灾粮依旧有纰漏,你们知道后果的。”
就在这时,站在最前方的胡惟庸忽然往旁边走了出来。
“陛下,兹事体大。”
“陈良一下江南,就出了这么大的事。”
“江南饿死了人,若是上一批赈灾粮出了纰漏,就这么朝中还有人作妖。”
“既然如此,陈良在江南恐怕危机重重。”
“指不定那些人会干出什么事来。”
“不如陛下下旨将陈良调回来,也是为了保护他。”
胡惟庸一番话令身后群臣一个个将目光投向他。
“这个胡惟庸,到底在想什么!”
“竟然还想保护陈良,都是南方人,他竟然这么做!”
“也难怪他会让我们中一个人主动站出来,说是为了避免更多人出问题。”
“我看就是为了他自己能在陛下面前立功!”
此时,南方诸臣一个个心里开始对胡惟庸不满。
现在将陈良调回来,就更不好处理他了。
在江南这个多事之地,他们总能找到办法针对打压陈良。
甚至给他安个罪名将其处理掉。
但是胡惟庸却想着保护他把他调回来。
龙椅上,朱元璋瞥向胡惟庸,心中亦是有些疑惑。
“这个胡惟庸,竟然这么大肚,还想将陈良保护起来?”
“都是南方人,胡惟庸这意思,是跟我摆明事情跟他没一点关系?”
朱元璋蹙紧的眉头舒展开来,淡声道:“保护?胡惟庸,你这话什么意思?”
“难不成,他在江南还能有什么危险?”
“不怕一万就怕万一,大家知道陛下您的威严,惧怕您的龙威。”
“若是逼急了,指不定他们干出什么事来。”
“行了,咱明白你的良苦用心。”
“但是有咱在,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绝对不敢对他怎么样。”
“况且治水赈灾还需要他处理,事后还要推行国策。”
“怎么能说调就调回来?”
闻言,胡惟庸点了点头,随即退在一边。
“行了,该调查的都察院自会调查,散朝吧。”
......
与此同时,江南地区。
“完了,之前饿死了人,现在又发大水,我怎么向朝廷交代?怎么向陛下交代!”
周忱一脸绝望的说道,而一旁陈良亦是眉头紧皱。
周忱交代不了,他陈良更是交代不了。
自己才刚带人至江南,才几天时间就出了两条人命。
虽然第一条人命是跟他无关,但是现在淹死了人,他又是来治水的。
这就跟他有关系了。
“如果早按我说的挖深沟,就不会出现这种事。”
陈良笃定道。
身为工科系博士,又是穿越者,陈良有的是办疏通积水。
只要有足够的人手,再加上这场雨现在大,但陈良心知其实下不多久了。
不消三天,陈良便能将所有的积水全部外排出去。
但现在排水的事情却是被一个知府压住,还得等明天议案。
“现在没时间了,周大人,先让百姓进城,不要管那个知府的意见了。”
“即刻开始挖,先将城里的积水排出去,晚了只怕还要死人。”
周忱一时间亦是慌了神,听了陈良的提议,当即便命人照做。
众人带着百姓立刻便进入城内。
一时间,城内屋檐下人满为患。
众人简单休息了一下,陈良当即命人开始挖深沟疏通积水。
“现在就这么着急的开始挖,会不会有些不妥?”一旁陈安问道。
“照着我之前画的那张图纸挖就是,现在还有什么妥不妥。”
“已经淹死人了,积水上涨。”
“再不想办法疏通积水,别到时候也把城里给淹了。”
“可是,是不是也该知会本地知府?”
“现在哪还来得及知会,巡抚大人就在这,赶快开始挖!”
“若是处理不好死了更多人,我,你们,都没办法向朝廷交代!”
见几人犹犹豫豫还没有行动,陈良当即厉声道:“你们还要不要回朝廷了!”
此话一出,众人当即呼吁众百姓开始拿工具挖深沟。
就在这时,一道声音突然再不远处响起。
“都给我住手!没有我的允许,谁让你们挖的!”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