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河北那座安宁县的小县城,阳光总是裹挟着质朴的暖意,轻柔地洒落在县城一中的校园里。校门口那棵老槐树,枝叶繁茂,像一把巨大的绿伞,为进出的师生们遮风挡雨。斑驳的树影在地上摇曳,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。学校的建筑像是饱经岁月沧桑的长者,斑驳的墙壁和掉漆的门窗,无声地见证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青春。
顾言就在这所学校读高二,身形清瘦的他,性格内敛而羞涩。他总是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校服,仿佛那是他与外界之间的一层保护膜,默默地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,如同一只小心翼翼的小鹿,尽量不引起他人的注意。课间休息时,别的同学三两成群地聊天、打闹,欢笑声在走廊里回荡,他却常常独自躲在教室的角落里,静静地看着窗外。他的眼神中时常透着一丝落寞,看着同学们嬉笑玩耍,他心里也渴望能融入其中,可内心的自卑和怯懦让他一次次退缩。他习惯把自己封闭起来,觉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受到伤害,却也因此愈发孤独。
学校里有个叫孙昊的男生,身材高大壮实,利落的短发下,一双眼睛时常透着傲慢与不屑。他身边总是簇拥着几个跟班,仗着他父亲在县城里有点权势,在学校里肆意妄为、横行霸道,将校园的秩序搅得一团糟。他们在走廊里横冲直撞,撞翻同学的书本也毫不在意,还大笑着看着同学手忙脚乱地捡起;在教室里大声喧哗,影响他人学习还觉得理所当然,老师的批评对他们来说就像耳边风,左耳进右耳出。有一次课堂上,老师正讲得投入,孙昊却和跟班们在下面小声嘀咕,接着笑声越来越大,老师不得不停下来,严厉地批评他们,可他们只是表面上收敛,没过一会儿又故态复萌。
一切的转折发生在那个看似平常却又极为特殊的午后。课间休息时,喧闹声如潮水般在校园里涌动。同学们有的在讨论着上节课的难题,有的在分享着新买的零食,整个校园充满了生机,却又透着一股嘈杂。顾言像往常一样,手里紧紧握着那个旧水杯,前往水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