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生肖起源与历史
1.1 古代传说与记载
十二生肖的起源充满了神秘色彩,古代传说与记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线索。据《论衡》记载,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提到:“寅,木也,其禽,虎也。戌,土也,其禽,犬也。……午,马也。子,鼠也。酉,鸡也。卯,兔也。……亥,豕也。未,羊也。丑,牛也。……巳,蛇也。申,猴也。” 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关于十二生肖的详细记载之一。此外,《周礼·春官·冯相氏》中提到:“掌十有二岁,十有二月,十有二辰,十日,二十八星之位,辨其叙事,以会天位。” 这表明古代中国的时间分割以十二为基数,这种时间观念可能与十二生肖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在古代传说中,十二生肖的选定与排列也颇为有趣。据传,玉皇大帝为了选拔十二个属相,召集了天下动物。老鼠因为机智,提前爬到了牛背上,当牛到达时,老鼠抢先一步,因此被排在了第一位。而猫因为贪睡,错过了报名,从此与老鼠结下了梁子。这些传说虽然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,但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肖文化的想象与创造。
1.2 历史文献中的演变
十二生肖的历史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文献中有所体现。从汉代开始,十二生肖的称谓和用法逐渐丰富。汉代蔡邕在《月令章句》中提到:“大桡采五行之情,占斗纲所建,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,谓之干;作子丑以名月,谓之支。干支相配,以成六旬。” 这表明十二地支与天干的配合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纪年体系,而十二生肖作为地支的形象化代表,也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。
到了隋唐时期,十二生肖的名称更加多样化。隋代王度在《古镜记》中将十二生肖称为“十二辰畜”,而唐代《事始》一书中则出现了“十二兽”的提法。韩愈和柳宗元等文学大家在作品中多将十二生肖称作“十二神”,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肖的神秘化和神圣化倾向。
宋朝时期,十二生肖的名称大致有“十二虫”和“十二时”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