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初年,曾有官员上奏说太子有谋反篡位之嫌,洪武帝处理了那个官员,然后乐呵呵的对太子说:“儿啊!你想造反不?来反吧!爹立马退位,你来坐,让我过过太上皇的瘾!”把年轻的太子吓得不轻,于是当晚,洪武帝便被马皇后训了一顿。自此,洪武帝再没提过退位的事。太子成长得很快,无论讲什么典籍,论什么史书,他总能对答如流,举一反三。作为老师,遇到这样聪慧的弟子,总会带着一些更深层次的关心。我与当世大儒宋濂是同僚,得益于曾在宋廷内省翰林院做编撰的经验,也得益于经历众多朝代积攒的学识,我丝毫不逊于宋濂之才。在我们二人的教导下,太子成长得极快,洪武帝每每来看太子,喜不自胜。他总是夸奖太子,将所有期望都给了这位温文儒雅的国之储君。日子总是一天天过去,太子逐渐变得能够独当一面。他处理政事的能力让很多人叹为观止,也常常因为与洪武帝政见不合而争吵,但不变的永远是他那温良高洁的品性。就在我们一天天看着国家越来越兴盛,太子越来越有一国之君的气势时,意外发生了。
太子妃常氏是已故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儿,她嫁与太子的七年时间里,与太子育有二子二女。太子的嫡长子朱雄英可爱聪慧,深受父母和洪武帝夫妇喜爱,不久后拜我为老师,我很喜欢这个聪慧可爱的学生,常常与他讲述历朝历代的趣事和史实。朱雄英每每听完,总会给出一个评价,尽管这个评价较为稚嫩,但仍然让我惊喜。可惜好景不长,洪武十一年十一月,嫡次子朱允熥出生的十一天后,太子妃常氏薨,年仅二十四岁。
太子妃的薨逝给了洪武帝一家巨大的打击,太子悲痛欲绝,年纪尚小的朱雄英失去了温婉和善的母亲,生了一场大病。太子父子俩先后病倒,让洪武帝和马皇后焦急万分。东宫日日只见太医进进出出,原本和煦的晚秋突然变得沉闷寒冷。我一个人独坐在府邸的藏书阁里,写下《明录》的第一卷文字。
太子妃的丧仪很宏大,朝中给她定下的谥号是敬懿二字。我默默记下,等到回府之后,在暗室中刻